10月24日下午,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陈联俊主持,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会。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入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党中央关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发挥学院专业特色优势,全方位、高标准、高质量宣传好、阐释好全会精神。
学院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建议》,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魏传光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治国方略,是将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有效动员起来,凝聚共识、激发合力的战略引擎。《建议》是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必将带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竞争新优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新动能,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我们将及时宣讲全会精神,讲准讲深讲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讲好“中国故事”精彩的谋篇布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陈联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谋划,为各行各业指明了奋斗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稳定信心,激发斗志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说,一方面是做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阐释和研究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入脑入心;另一方面是将会议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让广大师生及时领会、准确理解会议要求,动员大家在自己岗位上发挥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龙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面向基本现代化关键期的宏伟蓝图,从12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战略谋划,这对于我们认识国家未来的战略重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重点,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关于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与高校教育工作、暨南大学办学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工作等高度关联,我们更是要把四中全会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落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田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科学总结了“十四五”的成就与经验,擘画了“十五五”蓝图。进一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南,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自信心,提升了社会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十四五”时期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相信可以取得更大成绩。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曾煜东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将其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核心工作内容。一是要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全会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和引导,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二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辨析中明理,在交流中增信,使全会精神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最终要落脚到提升育人实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何小勇
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将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置于突出位置,彰显了党中央的战略定力与历史主动。作为思政课教师,需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讲清“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阐释“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等部署的理论逻辑。更要立足暨南特色,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立德树人中担当作为,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黄漫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守正开新、乘势而上的重要会议,是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大会。大会准确把脉“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六个坚持”原则为接续新篇提供了根本遵循,从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进一步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提高政治站位,守好主阵地,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转化为“青春话语”和鲜活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强化使命意识,以实际行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委员 吴昱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深刻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部署体现了规律性认识与实践导向的结合。无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都既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又立足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智慧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关于“十五五”时期的战略谋划,深刻蕴含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需要我们在学深悟透中把握精神实质,在贯彻落实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明德党支部书记 江传月
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深刻感受深刻到“十四五”时期成就斐然,“十五五”规划全面科学。因此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让我们对我国发展更加充满信心。下一步,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精神,我想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深入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和把握“十五五”规划内容,切实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内涵要求。二是积极宣传推介四中全会精神,多鼓团结奋斗、推动改革、共促发展的干劲,多提实心实意、真招实策的建言,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尽职尽力。三是发挥给港澳台侨学生上课的优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好中国故事,把所见所闻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增强中国软实力贡献力量。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以实干实绩诠释责任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博士生 赵鑫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会议,为全面推进我国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思想指引和坚实的理论支撑。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特色,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内涵,自觉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宣讲阐释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理论逻辑与现实关切相贯通。在系统学习中,努力做到学懂、弄通、悟透全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持续加强对全会精神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在理论宣讲中,紧扣“十五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既运用青年话语传播全会精神,又依托严谨的逻辑和透彻的学理分析提升说服力,有力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激发广大同学在新征程中勇担时代使命、展现青年作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生 邹超萱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受触动。全会立足“十五五”关键节点,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既总结“十四五”成就,又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彰显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十四五”时期,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又跃上了一个大台阶,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作为马院学子,我深刻认识到这次会议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个人成长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用理论阐释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本科生 郭垚彤
作为暨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让我倍感振奋。全会擘画“十五五”蓝图,孙彧书记强调的“党建赋能侨校发展”、邢锋校长提及的“培育时代新人”,让我深知马院学子的责任。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强调了要将全会精神落实到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胸怀“国之大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我也要向身边的港澳台侨同学传递全会精神,加强交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