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93年与德育中心合并改称社会科学部。2016118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为广东省委宣传部与暨南大学共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广州市重点资助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承建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方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中央统战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网络舆情工作)、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基地、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意识形态与网络理论舆情研究中心、广州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研究基地、广东省微课示范教学点、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等10余个教学研究平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优秀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人才等各层次人才10余人。连续4次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等奖项。打造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首届中国大学“最美慕课”一等奖、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示范课堂、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等,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水平。

学院负责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港澳台侨的“国情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国情教育、研究生公共课等7个教研室。经过多年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构建了以文化自觉理念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教育共通共融的教研模式,建立起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以教学为立院之本,为内招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港澳台侨本科生开设“大学与人生导论”“中国社会发展导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三门“国情教育”课程。

学院教师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余项,科研经费1500万元以上,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权威期刊论文40多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广泛转载,反响良好。提供政府决策咨询服务,1篇研究报告被中央领导人批示,3份理论舆情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用,20多份研究报告被省部级单位采纳,为南方电网等大型企业设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案,受到好评。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图书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奖等多种奖项。

学院大力推动学科发展,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学术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论坛”系列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系列博士论坛等学术交流机制,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教师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先后参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广东省委习近平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巡回宣讲团、广东省委“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巡回宣讲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团等理论宣讲活动百余场,宣讲受众数万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发“慕课”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研究,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学院以“铸魂载道、润心化人”为院训,以“团结、求实、进取”为管理理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打造人尽其才、各展所能、公平公正、和谐友爱的学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