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荣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讲座: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5-09-26 发布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9月25日下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青年学术沙龙第六期(本学期首期)于我院中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荣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启示”为主题展开深度分享。学院副院长张龙平教授主持活动,吴昱副教授、秦云周副教授等5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讲座现场


曾荣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时代背景,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文化与外交两大核心维度,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在文化领域,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创新采用文艺传播载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抗战主张融入其中,不仅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更构建起“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化话语体系。他特别以延安木刻工作团的抗战题材年画广受青睐等案例,生动诠释了“文艺贴近群众、服务时代”的实践逻辑。

在外交领域,曾荣聚焦美国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传播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外交机制的早期构建历程。同时,他也分享了海外访学期间挖掘斯诺档案的经历,强调一手文献对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围绕“对外传播中如何规避‘自说自话’陷阱”“抗战文化实践对当代党建引领文化自信的启示”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曾荣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建议学术研究需精准把握受众需求,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针对党建领域的提问,他提出应延续“把握时代主题、扎根基层群众、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撑。随后,吴昱、秦云周分别从“知识分子大众化路径”“党史资料考证与选题创新”角度补充交流,进一步拓展了话题的研究维度。

活动最后,张龙平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表示,本次讲座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三大鲜明特质: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用丰富案例与一手文献,将抗战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历史图景生动还原,让抽象的理论命题有了具象的实践支撑;二是研究具有前瞻性,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前沿选题方向,为后续学术探索提供了清晰指引;三是教学效果突出,通过“案例讲述+图片展示+经验分享”的方式,将历史细节与学术方法有机融合,现场师生专注度高,互动提问积极,充分彰显了报告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未来学院将持续依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青年学术沙龙平台,邀请更多领域专家分享前沿成果,既为师生搭建深度交流的学术桥梁,也通过优质讲座推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讲座最后,张龙平代表学院向曾荣教授赠讲座纪念品。本次讲座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合影留念

【图文:欧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