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东莞市长安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共同体签约仪式暨展示交流活动在长安镇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长安镇携手,共同开启思政教育“高校引领、行政推动、学校联动”的一体化新征程,创新推动各学段协同育人。
本次活动由羊城晚报社、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长安镇教育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东莞市长安镇实验小学承办。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田明应邀出席活动,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钟守权、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编委孙朝方、长安镇党委委员李若晖、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主任蔡少霞等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在活动现场,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长安镇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联动,开展理论共学、集体备课、交流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培育等形式多样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图|活动现场
这一合作,是我院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创新路径、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实践。通过与长安镇的紧密携手,学院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共同体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助力长安镇构建起“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的思政教育良好生态。
活动设置了主题交流、主题分享及教学展示等多个环节。
在主题交流环节,围绕“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课题,各方专家、教师从体系设计、区域协同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探索红色基因在思政教育中落地生根的有效路径。
在主题分享环节,田明以《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为题,梳理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路径、主体和内容。他提出,思政教育要注重实现情、理、法互融互通,强化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衔接。田明认为,思政教师要努力成长为“大先生”,在教育教学中提出问题要“实”,理论阐释要“灵”,思想启发要“新”,实现基础问题常识化、重点问题理念化、难点问题意象化,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实现各学段的资源共享,一同做好思政教育这份事业。
在教学展示环节,来自长安镇的一线教师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展示,充分展现了基层学校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方面的思考与实践。这些展示为暨大马院在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基层视角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学院进一步优化教学理念与方法。
此次合作是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长安镇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