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大讲坛第十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彭勇教授应邀主讲《三交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以明时期为例》。此次讲座由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院长、基地常务副主任程京武教授主持,基地青年研究员及各学院师生近60人参与。
彭勇教授从历史视角出发,运用明代史料,系统阐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方法。彭教授首先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四个第一”重要性导入,介绍了“三交”史料收集和整理的总体工作,包括其编纂体例、标准,以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等。他指出,编纂“三交”史意义重大,是一个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庞大工程。
随后,彭教授从自身学科背景出发,旁征博引,通过展示与解读相关著作介绍“三交”史的研究路径和方法。他强调学者们在做研究时要注重从不同问题角度切入,讲究论证层次,面对海量史料认真分析,予以区别。
夏泉教授作讲座总结。他表示,彭勇教授以幽默语言和开阔视野为在座师生提供许多学术启示:一是做学问要把格局打开,关注国家重大现实问题;二是做学问态度要细致严谨,注重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与正确解读;三是做学问要讲究方法,运用多学科视野渗透到“三交”史研究中,扩大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他强调,“三交”史研究既是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本场讲座对基地更好地进行“三交”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