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由我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学术讲座在多功能会议室召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凤才教授担任主讲人,作了题为《重新发现马克思——关于马克思的理论形象、思想发展逻辑问题》的精彩学术报告,陈联俊副院长、田明副院长、王秀敏教授、任彩红副教授、刘文艺副教授、黄漫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讲座由我院魏传光副院长主持。
王凤才教授认为,由于马克思文本的复杂性、未完成性,导致对马克思的“理论形象”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对马克思“理论形象”的第一种理解是“一个马克思”,其中又包含5种不同看法,即人道主义的马克思、科学主义的马克思、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伦理学和科学统一的马克思、政治的马克思。关于第二种理解“两个马克思”,他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予以阐述,“手稿”的马克思与《资本论》的马克思,“经济学批判的马克思”与“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批判的马克思”与“科学的马克思”。第三种理解“三个马克思”与前两种的解读路径有所不同,但内容相互关联。王凤才教授则认为马克思有“四种形象”,分别是哲学人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历史人类学家和政治革命家。在《多元视角中的马克思——王凤才教授访谈录》中,王凤才教授从五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地位,并通过马克思的“四种形象”阐发了马克思的“四种精神”。
王凤才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在场师生积极提问,包括“在对马克思的研究中如何继承和超越黑格尔、如何理解资本论中卢卡奇的主客体关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是什么、面对语言问题如何做好学问”等,王凤才一一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陈联俊教授总结时指出,王凤才教授的讲解深刻、彻底、全面,展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正确理解马克思不仅对我们学术上有启发作用,对马院来说也是重要的学术使命。
文字:郭玉婷
图片: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