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会

发布时间:2020-07-20 发布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7月17日上午,我院研究生在线召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会,分享读书心得。本次读书会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为主题,结合文本、时政,围绕“如何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

 

说明: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lFG5Z49XaibzydHIxeLW9lYCmkCU793cXpaG15cqzlHa5gz3csf3zfPLVUDBX4lPriaFhYEs658icKpAE31ecrB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线上读书分享会截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全体硕士研究生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结合当下现实情况与自身见闻,从民生、教育、法治、外交等不同角度,讲述他们如何认识与思考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等问题,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延伸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讨论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学习氛围浓厚。

我院希望全体研究生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系统研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为部分同学的发言摘录: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陈俏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具共同价值追求与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推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变革的加剧等系列问题,尤其是新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凸显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以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当务之急。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也启示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必须以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引领各民族民众,使其在谋求本民族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把本民族的利益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凝聚起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杨嘉其  

中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涵盖着不同的民族,却同是中华民族儿女。最近两年以来,香港局势的不稳定、疫情的爆发到如今广西、山西、湖北等多地省市被洪水迫害,都牵起了五十六个民族中华儿女的心,在香港问题上,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反对任何的分裂行动;在疫情期间,大家居家隔离,团结一致渡过难关;在如今抗洪抗旱的灾难面前,除了奋战一线的工作人员外,还有背后支撑的各民族的中华儿女,为受灾群众祈福,关注事态发展。事实证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终将会渡过难关。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面对国内外的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更需要每一个民族,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努力。五十六个民族虽不一样,但终究一样,因为五十六个民族的命运早已被紧紧联系起来。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 朱芹

随着微博、微信和各种移动客户端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也逐渐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在互联网空间中,大学生无疑会被各类“信息茧房”包围。比如最近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粗鄙暴戾的“祖安文化”,这类亚文化正在污染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这种文化产生影响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外部因素为错误思想的传播提供条件。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必然带来错误思想的产生,比如网络民粹主义的盛行,鼓励极端个人主义。第二,网络空间的复杂信息也给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带来危机。第三,大学生自身的特征也为网络空间中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带来挑战。因此,面对“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应当利用好多方力量,增强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朱云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时要遵循的必要原则之一。凝聚核心意识是实现各族人民团结的精神力量,因此首先要高举旗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各族人民的“四个自信”;其次要立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追求,从而不断推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依法有序地推动民族工作,形成一幅团结美好的民族生活景象。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56个民族构成的一个大家庭,在追逐中国梦的路上,要以各族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才能以最大的力量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黄怡晨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都需以共同的历史文化为积淀,也就是说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血脉。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这就是说,族群的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同必须大于族群的文化认同;应该通过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符号的重建,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叠内容,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置于文化认同之上,用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文化认同。结合最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全票通过的港区国安法的颁布是从国家法治建设角度强调了国家和人民对不法分子分裂国家行为的零容忍。但法律毕竟是一条红线底线,更重要的是文化认同对国家认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文化传承中,教育就是至关重要的。从教育出发,从小培植爱国情怀以及中华文化认同感,例如通过古诗词教育、历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更重要的事。

  

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周华国

为了杜绝像香港修例风波这种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发生,根本策略就是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践行,而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举措就是要在公民教育当中抓好这方面的工作,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其他方方面面当中去。现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了,这对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这只是治标的策略,这部法律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港独分子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但是改变不了港独分子分裂国家的思想。而对香港进行学校教育改革才是治本之策,因为导致这场风波出现的根源在于教育。我们都知道香港的学校教育与大陆的学校教育是很不一样的,现在香港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多漏洞,例如教材的问题,有些教材歪曲国家历史,诱导学生对国家政权产生质疑。在这次风波中,参与暴动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青年学生甚至还有老师,他们就是受到了不良教材的毒害才会产生分裂国家的思想。


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曾鸣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解决我们新时代面对的新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有助于解决当前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强,各民族必然更加团结互助。反之,解决好发展问题,也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说在扶贫工作上,我们就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点对点帮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脱贫取得巨大成就: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已有25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人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了,就会更好的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凝聚中国力量,使得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韩萱怡  

我是结合新疆当地的民族团结实践出发来谈这次感想的。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各族群众的教育实践中要加强“五个认同”就是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不仅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经济上积极解决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教育上培养优秀人才,坚持双语教育,精心做好宗教工作;处理好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对发展较落后的民族地区,实行“对口援疆”,发达地区帮扶较落后的地区,内部实行“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少数民族群众,全体中华民族共发展、共前进、共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