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军

哲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史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5月出生于湖北宜昌,2007年获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访问学者。现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研中心主任,广东省哲社重点实验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验室”研究员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央四部委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研究员

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哲学系,担任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政学院院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江苏省重点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哲社重点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挂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助理。

是国内从哲学伦理维度研究公共健康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学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已出版学术专著8部、编著5部、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多篇。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评审和鉴定专家,多家刊物编委或审稿专家。

暨南大学第三层次引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担任中国气象经济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广东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委员等。兼任联合国IPCC报告中国政府评审专家、世界自然联盟伦理专家团成员、世界气象组织培训讲师、德国伯尔基金会顾问、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温州大学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曾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会议并作会议发言,相关研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与资助。



主持课题


2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疫情防控的伦理研究”(20AZX018);

2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伦理路径研究”(21&ZD057)子课题负责人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与政策选择”(13CZX079);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代际气候正义研究”(19YJA720012)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09YJC720025);

2012年,第52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立场研究”;

202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广东实践研究”(GD22ZDZ01-18),子课题负责人;

2020山东省哲社重大专项项目“中国共产党价值领导力研究”SDQDSKL42

2017,中国气象局重点托项目“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策略研究”;

2017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海绵城市与地产规划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2011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气候变化的规范伦理研究”;

2009年,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公共气象信息知情权的伦理研究”;

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雾霾治理的伦理研究”(2017ZDIXM120)

2017江苏高校哲社基地重点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伦理研究”

2011江苏高校哲社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选择”

2020暨南大学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碳补偿作为继续温室气体排放理由的伦理与政策辨析”(20JNZS48)

2007年,江苏省爱国卫生委员会委托项目“江苏省人口健康素质综合评价及政策建议研究”;

2007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



出版著作


(一)出版专著9

1、史军:《气候变化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已交稿)

2、史军《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月版;

3、史军《自然与道德:气候变化的伦理追问》,科学出版社20149月版(江苏省哲社成果三等奖);

4、史军《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月版(江苏省高校哲社成果二等奖);

5、史军《发展的代价:环境与发展的伦理审视》,科学出版社20159月版;

6、史军《伦理学与公共管理》,气象出版社20123月版;

7、史军、吴琰《低碳旅游的伦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11月版;

8、柳琴、史军《气候地球工程的伦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3月版;

9、柳琴、史军《能源伦理研究》,气象出版社201812月版。

(二)出版译著5部:

译:《全球环境抵制运动》,商务印书馆,20236月版;(约50万字)

独译:《性别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月版;(约20万字)

独译:《复活看不见的手:为古典自由主义辩护》,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约40万字)

独译:《气候的文明史:从冰川时代到全球变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约30万字) 

参译:《共同体与政治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翻译4章内容)

(三)出版编著7部:

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5》,气象出版社,201512月版;

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6》,气象出版社,201612月版;

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7》,气象出版社,20186月版;

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8》,气象出版社,20198版;

Ethical Issues Raised by Geoengineering and Carbon Removal Technologies to Reduce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in Handbook on Applied Climate EthicsRoutledge, 20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全球50位学者撰写,独立撰写一章,唯一中国学者)

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气候政治词条;

参编:《中国社会发展导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待版(撰写生态文明部分);

参编:《“双碳”目标的哲学、管理与科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待版(撰写哲学部分);



发表论文


公共健康类:

“疫苗接种与群体免疫的伦理反思--个人是否有接种疫苗的道德义务”,《湖北大学学报》20215);

“传染病危机的生态伦理学反思”,《阅江学刊》2020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美德伦理学分析”,《现代医学》2021(12)

“关怀:战胜疫情的重要道德力量”,《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16

“以公共健康之名干预个人权利何以可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转载;

“公平与健康: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健康伦理意蕴”,《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9);

“对我国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思考”,《中州学刊》20082);

“以个人权利看待公共健康”,《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公共健康保障中的政府责任”,《河北学刊》20101);(《光明日报》2010223日论点摘编)

“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湖北大学学报》20071);

“遭遇公共健康的生命伦理学”,《伦理学研究》20084);

“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伦理学研究》20065);

“权利优先还是公共善优先-流行病伦理的社群主义视角”,《中州学刊》20062);

“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原则探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

“公共健康家长主义何以可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6);

“公共健康领域权利与善的冲突”,《学术论坛》200811);

“权利与善之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综述”,《学术论坛》20084);

“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学术论坛》20067);

“公共健康领域权利与善的和解”,《医学与哲学》20144);

“社会正义是对健康的最好保障”,《医学与哲学》20065);

“健康是一种道德义务”,《兰州学刊》20062);(《解放军健康》2010年第5期转载)

“公共健康:传统生命伦理学面临的新挑战”,载李志祥主编:《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华龄出版社,2006年版,320-329

气候与环境类:

“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的伦理解析”,《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4);《新华文摘》20115期全文转载;

“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原则探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高等学校文摘学术文摘》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地球工程的道德风险”,《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2);

“代际气候正义何以可能?”,《哲学动态》20113);

“气候变化的伦理、政策与法律应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

“地球工程的哲学反思”,《中州学刊》20142);

“应对气候变化责任主体确定的伦理原则”,《科学与社会》20152);

“西方几种主要人性观对人性的误读-兼及环境危机透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

“中英气候伦理对话:从分歧走向共识”,《阅江学刊》2014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气候变化冷思考”,《阅江学刊》20143);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应对气候变化的个体责任探究”,《广西社会科学》20176);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发展与公平的统一”,《生态经济》20163);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公平问题探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气候地球工程的伦理原则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儒家生态伦理传统的现代价值剖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正义探析”,《阅江学刊》20113);

“气候变化的哲学批判”,《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6);

“经济理性批判与道德理性回归——以气候问题为例”,《阅江学刊》20154);

ANT理论视角下的绿色气候基金组建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阅江学刊》20141);

“气候变化与人权:何种温室气候排放权”,《阅江学刊》20116);

“公共气象信息知情权的伦理反思”,《阅江学刊》20093);

“代际气候正义的陷阱”,《阅江学刊》20133);

“个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伦理责任探究”,20125);《新华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地球工程的政治影响”,《阅江学刊》,20161);《新华文摘》201611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6期论点摘要、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全能与全善的两难-《游叙弗伦篇》的伦理解读”,《四川大学学报》20106);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多元民主社会中的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译文),《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

“以伦理视角审视气候变化的意义”,《阅江学刊》20121);

“东亚海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探讨及启示”,《中国软科学》20168);

“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1);

“误读、陷阱与中国应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的新能源政策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75);

“生态文明与气候治理”,《阅江学刊》20136);

“京都时代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问题思辨”,《阅江学刊》20116);

“善治:自由与秩序的张力”,《阅江学刊》20134);

“中国能源碳减排评价研究”,《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影响”,《对外经贸实务》201812);

“基于DEA-BCC模型的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中国矿业》201811);

“加快开展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必要性研究”,《环境与发展》20177);

“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阅江学刊》20174);

“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助推共建‘一带一路’”,《开放》20194);

“低碳社区碳核算及减排路径研究”,《建筑技术》20198);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131);

“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影响要素指数分解及实证分析”,《环境科学》20127);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伦理责任评估”,《阅江学刊》20116);

“青海湖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6);

“青海湖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和趋势模型”,《水土保持通报》,20095);

“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96);

“政治、经济与道德:地球工程的支持与反对”,《文化发展论丛(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论地球工程研究的治理必要性与进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12)。

“两山论引领美丽中国建设与全球环境治理”,《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8-17

“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1-17

“气候变化的资本主义批判”,《延安大学学报》20205);

“地球工程知识产权的伦理挑战与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9)

“技术进步能解决资本主义导致的气候危机吗?”,《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22(1)

“气候危机的伦理重构”,《价值论与伦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坚定文化自信 大力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羊城晚报》2022-9-30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羊城晚报》2022-11-25



联系方式


shijun88@ 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