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设立的国家级文科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暨南大学举行揭牌敦聘仪式。2020年“港澳台侨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同步召开。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俊豪,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广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叶鸿,国家民委基地工作办公室处长刘元如,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宣传处(学生工作处)处长倪熙,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大学教授刘正寅,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党委副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夏泉等出席揭牌敦聘仪式。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各级政府部门、不同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揭牌)
发挥暨大综合学科优势,系统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方案
揭牌敦聘仪式由夏泉主持。李大胜、林如鹏、宋献中、夏泉、刘正寅、叶鸿等为基地揭牌。宋献中校长宣读基地理事会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基地负责人、研究员名单。林如鹏、宋献中为基地主任夏泉、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正寅、研究员代表蒋述卓、汤开建教授等颁发聘书。
(敦聘仪式)
林如鹏在致辞中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对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基地植根于暨大作为“华侨最高学府”的综合学科优势设立,将通过港澳台同胞与国家认同、海外侨胞与民族认同、海外传播与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系统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方案,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张俊豪对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港澳台侨同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希望基地依托暨南大学办学特色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大统战战略,围绕港澳台侨和海外统战工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服务国家的大统战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大胜致辞时表示,广东在涉及港澳台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国家赋予广东在培育港澳台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中央四部委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落地在暨南大学,是对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方针的肯定,体现出了暨南大学在涉港澳台侨学科建设上的优势,也是以实际行动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的讲话精神。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将大力支持基地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广东教育方面的贡献。
刘正寅在致辞中强调,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团结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祝愿基地早日步入正轨,发挥自身优势,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
高站位、多视角,跨学科研究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港澳台侨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由学校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院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程京武主持。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从理论的高度、生活的广度、哲学的深度,分享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他认为,只有把政治、经济两方面工作做好,坚持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系、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才能真正巩固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南大学教授刘正寅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维度,围绕中华民族意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脉络,讲述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建设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使中华民族整体意识深入人心,升华了凝聚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秀玲从理论基础、心理基础、实践基础和法律基础四个层面讨论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加强各民族交流,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将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范围扩展到海外华侨,从世界史、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民族国家体系,从华侨华人发展的历史去思考族群身份淡化的问题,提出海外如何定义中华民族概念,进而思考如何使中国更好地融入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社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暨南大学教授陈奕平指出,我国新时代建构海外侨胞共同体意识面临国际认知错位、经济全球化与疫情全球化的冲突、逆全球化的张力等挑战,需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积极构筑社会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通过剖析不同文化作品中体现的民族认同精神,阐述文学艺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承担的责任,认为文艺应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完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夏泉在研讨会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学术会议汇聚了多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站位高、视角多、观点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包括港澳台侨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近来发生的一些国际国内事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香港,适时出台国安法可以起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铸牢香港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表示,学校将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打造成为暨南大学大文科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与研究高地,希望在中央部委、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呵护下,基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多家海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报道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侨网、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晩报、广州日报、香港商报、印度尼西亚《新报》、南方网、学习强国、东方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暨南大学报(网)等20余家海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报道,浏览量数十万,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人民日报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基地的成立对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光明日报写道,基地立足多学科视域,植根暨南大学“华侨最高学府”优势,将通过港澳台同胞与国家认同、海外侨胞与民族认同、海外传播与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作出贡献;新华网强调基地是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将围绕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开展工作;中国新闻网突出了基地的高端智库定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智力支撑;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结学术研讨会内容,强调增强华侨华人历史文化认同需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侨网、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晩报等媒体均指出暨南大学在涉及港澳台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暨南力量。
基地亮相新华网直播
同日,基地亮相新华网直播。基地常务副主任程京武教授在直播中围绕《共建人文湾区 凝聚中国力量》主题讲述粤港澳大湾区展现的中国形象、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指出基地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汇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推动形成最大向心力、画出最大同心圆,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直播吸引众多师生观看,扩大了基地影响力。
(文/陈联俊、伍凯玲 图/新闻中心 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