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千里来寻暨南旧址——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上海社会考察

发布时间:2018-09-25 发布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暨南大学是一所拥有112年办学历史的华侨高等学府,学校的兴衰沉浮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暨南大学几经周折,数地播迁,始终秉持“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办学宗旨,为我国华侨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深入了解我校办学的光荣历史,实地感受学校发展的艰辛历程以及坚持为侨兴教的初心,912日至14日,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京武院长一行先后赴南京和上海探寻学校办学旧址。

 

    1906年清政府在南京创立暨南学堂,是为暨南大学的前身,中国华侨教育的摇篮。南京暨南学堂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薛家巷妙相庵,鼓楼之南,唱经楼之北,西北紧邻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现址。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暨南学堂办学旧址已看不见当年的教学场馆,只留下一块纪念碑向世人昭告这里曾是中国华侨教育的滥觞之地。暨南学堂纪念碑位于鼓楼公园南侧、鼓楼医院院墙北。912日,程京武院长一行7人在南京校友的带领下来到暨南学堂纪念碑前,仔细阅读了纪念碑的碑文记载,深入了解到暨南大学在南京办学时为国家华侨教育筚路蓝缕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180925171223

 

    上世纪20年代,暨南大学由南京迁至上海真如。这时期的暨南大学是当年上海四所国立大学之一,成就了暨南大学最辉煌的一段历史。913日至14日,程京武院长率队先后访问了暨南大学真如校区办学旧址、宝山路办学旧址和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528号的办学旧址。真如校区的建筑物大部被毁,残存的有科学馆、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科学馆旧址位于交通路3965号,建于1923年,是暨南大学真如时期的重要建筑,三层砖混结构。如今,该建筑残留在一片即将开发的施工工地中,四周杂草丛生,建筑物有一部分已经损毁。考察团成员驻足在科学馆前面,注视着这饱经风雨的建筑,追忆往昔暨南侨教之光。

 

微信图片_201809251712231

 

微信图片_201809251712232

 

    日军侵占上海后,暨南大学真如旧址大部被炸毁,时任校长何炳松在上海公共租界租用新的场地继续办学,目前仅剩一幢三层楼的白色小洋房,位于现今康定路528号,是郑振铎先生笔下《最后一课》的发生地。在上海校友会名誉会长徐名亮先生以及何炳松老校长的外孙赵纪松先生的陪同下,我院教师进入小洋楼,从一楼至三楼,参观了楼内每个房间。赵纪松先生还为大家讲述了康定路办学缘由以及郑振铎先生上最后一课的故事,老师们从中深刻领悟到暨南大学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微信图片_20180925171754

 

    宝山路办学旧址在今天的上海市北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内,是暨南大学从福建建阳回迁上海办学时(1946-1949)文法学院的办学旧址,目前仅有一块纪念碑保留在校门入口处。徐名亮先生介绍道,1947年暨南大学爱国师生在这里集结,发起了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听完介绍,老师们重温了母校伟大光荣的革命精神,为暨南大学辉煌的办学历史感到自豪。

 

微信图片_201809251717541

 

    扬子滔滔连珠江,暨南教泽播八方。暨南大学已走过112年的办学历史,从南京到上海,是暨南大学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今,身在广州的暨南大学,已跻身为国家“双一流”大学和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大学之列。为重铸暨南大学华侨高等教育的辉煌,就必须了解学校的办学初衷,办学宗旨以及一代代暨南人培育出来的爱国、爱侨、爱校精神。通过此次社会考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深入了解了校史校情,并激励老师们勇于担当奉献,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