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国学理论与实践2016:国学精神与通识教育”学术论坛在暨南大学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十余数院校的专家学者就国学精神与通识教育展开讨论。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副教授认为通识教育与国学教育之间如何衔接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认为在对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中可以尝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暨南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龚红月教授认为应以传统思维方式及国学精神展开国学教育,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传统思维方式,并在中西比较中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
来自明爱专上学院的李小杰教授以《颜氏家训》为核心,提出国学教育应辨时俗之谬,述立身之法,育通识之才。而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袁立教授则提出国学教育中应重视阴阳五行观念,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是现代国学教育被忽视的盲点。广州工业大学的高挪英博士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主体的儒学思想与中国当代社会重新融洽需要知识阶层的共同努力。泰山学院的李志刚教授以燕飨礼制的考察为中心,希望可以补益当代社会的礼乐发展。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翔宇博士从民国“英雌”张竹君的个案出发,从女权运动的角度,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历史视野。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蔡洁老师则从1935至1936的儿童年出发,探讨儿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暨南大学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史怀刚博士从“以生论性”的探讨中重新梳理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展,并将人性反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广州工业大学的程洁如博士以文化行为学为视域,强调文化行为学可以为国学教育提供方法进路。闽南师范大学的戴志成老师认为庄子精神可以在现代大学生人格塑造中起到积极作用。暨南大学文学院的马炳涛博士以胡适这个案,解读了胡适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可以说本次论坛,与会学者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新意迭出。
(暨南大学国学研究所 史怀刚)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副教授认为通识教育与国学教育之间如何衔接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认为在对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中可以尝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暨南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龚红月教授认为应以传统思维方式及国学精神展开国学教育,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传统思维方式,并在中西比较中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
来自明爱专上学院的李小杰教授以《颜氏家训》为核心,提出国学教育应辨时俗之谬,述立身之法,育通识之才。而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袁立教授则提出国学教育中应重视阴阳五行观念,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是现代国学教育被忽视的盲点。广州工业大学的高挪英博士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主体的儒学思想与中国当代社会重新融洽需要知识阶层的共同努力。泰山学院的李志刚教授以燕飨礼制的考察为中心,希望可以补益当代社会的礼乐发展。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翔宇博士从民国“英雌”张竹君的个案出发,从女权运动的角度,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历史视野。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蔡洁老师则从1935至1936的儿童年出发,探讨儿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暨南大学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史怀刚博士从“以生论性”的探讨中重新梳理中国传统人性论的发展,并将人性反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广州工业大学的程洁如博士以文化行为学为视域,强调文化行为学可以为国学教育提供方法进路。闽南师范大学的戴志成老师认为庄子精神可以在现代大学生人格塑造中起到积极作用。暨南大学文学院的马炳涛博士以胡适这个案,解读了胡适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可以说本次论坛,与会学者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新意迭出。
(暨南大学国学研究所 史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