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5]59号),让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旗帜鲜明地站在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开展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由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在每学期开学初为本校学生讲授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为落实中央和广东省的相关精神,3月6日下午,胡军校长在教学楼103阶梯教室为本科生上了题为《中国精神与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社会科学部主任程京武教授主持课程,我校相关部处负责人以及百余名本科生认真听讲了胡校长精彩的授课。
胡军从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讲话精神展开思政第一课,深入论述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和文化软实力的力量。他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协调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使其均衡发展。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四个全面”这“四个全面”的实现,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正能量,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其背后蕴藏的是文化的力量。胡军引导大学生体悟习近平讲话精神,养成关心国事的习惯,承担好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
胡军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现实和问题进行了剖析,从而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必然性,并要求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指出,社会转型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分化和整合,从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不确定性使得短视心理和功利行为盛行,造成了社会的矛盾加剧、焦虑加剧。目前,中国正处于这种不确定性的转型时期,价值观存在混乱、迷茫、疲劳的三大问题,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会焦虑症等十大病症,迫切需要一个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因此,要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日常行为准则进而成为日常奉行的理念,真正发挥它的力量。
在谈到中国经济转型期的文化诉求时,胡军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支持才能走得更稳、更久,表现在道德、秩序和价值的三大文化诉求。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需要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增长点。胡军以企业为例,通过对比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多个国家不同的文化特性,指出文化的竞争力、民族、国家、公司的最终地位取决于文化终极竞争力,因此必须立足国情,才能真正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课程过程中,胡军以其宽广的学术视角、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对党中央领导精神的深刻感悟,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精神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关系,引导大学生反思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胡军的讲解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国内国外丰富的实例佐证,深入浅出、幽默风趣,频频赢得热烈的掌声。